最近 Web 3.0 的概念十分火,其与 Web 2.0 本质的区别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去中心化存储数据。
Web 的发展史
- Web 1.0 (?~2004) 传播的内容以不可交互的静态页面为主,如网络黄页
- Web 2.0 (2004至今) 互联网交互性强,但数据呈现集中(互联网巨头)趋势。因此,数据的隐私保护欠缺、大数据作恶猖獗。
- Web 3.0 是以太坊创始人 Gavin Wood 提出的
a Secure Social Operating System
Web 3.0 的技术
- 数据存储使用区块链技术,数据安全、去中心化、不可篡改,与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
-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存储实现
- 去中心化应用(dAPP)
- 智能合约(Smart Contract)
- 社区(投票)管理数据
- 用户自治平台
- 用户操作的前端页面通过代理(Provider,可能需要Gas费用)与区块链交互,部分非核心数据会存在中心化的情况
- 可扩展
- ChainLink: web2和web3数据通信的桥梁
- TheGraph: 快速查询区块链数据
- Polygon:跨链操作
Web 3.0 分层
- 5 层模型
- Layer 0: Network/Transfer/Data Link…,主要解决区块链和传统网络的结合问题,技术如 BDN(区块链分发网络)
- Layer 1: Foundation
- Layer 2: Scaling
- Layer 3: Web3 Apps
- Layer 4: Interface
- 6 层模型
- 数据层(区块数据、链式结构、加密技术、链上/下数据结合)
- 网络层(P2P组网机制、数据传播机制、数据验证机制)
- 共识层(共识算法:PoW、PoB、PoS、DPoS、PBFT等)
- 激励层(代币发行机制、分配机制等)
- 合约层(只能合约、虚拟机等)
- 应用层(dAPP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