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AID 介绍

发布时间: 更新时间: 总字数:1286 阅读时间:3m 作者: IP上海 分享 网址

RAID (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),中文译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,是一种数据存储虚拟化技术。

RAID 介绍

RAID 将多个物理硬盘组合成一个逻辑单元,以达到以下目的:

  1. 提高性能 (Performance): 通过并行读写操作,加速数据的传输速度。
  2. 提供冗余 (Redundancy): 通过在多块硬盘上存储额外的信息(如镜像或奇偶校验),实现数据保护和容错。
  3. 扩展容量 (Capacity): 将多块硬盘的容量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存储空间。

不同的 RAID 级别(用数字表示,如 RAID 0、RAID 1、RAID 5 等)代表了在性能、数据安全性(容错能力)和存储成本(容量利用率)之间的不同平衡。

常见 RAID 级别对比

下表对比了企业和个人用户中最常见的几种 RAID 级别:

RAID 级别 最少硬盘数 数据存储原理 容错能力 容量利用率 (N 块硬盘) 读写性能 典型应用场景
RAID 0 2 条带化 (Striping):数据分块并行写入所有硬盘。 100% 极佳 (读写均快) 追求极致速度,对数据安全无要求(如视频编辑、缓存)。
RAID 1 2 镜像 (Mirroring):数据完全复制到所有硬盘。 可承受 1 块硬盘故障。 1/N (通常 50%) 读取提升,写入与单盘相似。 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极高的小型阵列(如服务器系统盘)。
RAID 5 3 条带化 + 分布式奇偶校验 (Distributed Parity)。 可承受 1 块硬盘故障。 (N-1)/N 读取快,写入中等(需计算奇偶校验)。 兼顾性能、容量和容错的通用存储。
RAID 6 4 条带化 + 双重奇偶校验 (Dual Parity)。 可承受 2 块硬盘故障。 (N-2)/N 读取快,写入较慢(需计算双重奇偶校验)。 对数据安全要求极高,硬盘数量多的大容量阵列。
RAID 10 (1+0) 4 (偶数) 镜像后条带化 (Mirroring then Striping):先做 RAID 1,再将多组 RAID 1 组成 RAID 0。 可承受同一组镜像中除外的 多块 硬盘故障。 50% 极佳 (读写均快) 性能和安全性的最佳平衡,适用于数据库等高 I/O 应用。

详细说明

RAID 0 (条带化)

  • 优点: 性能最快,容量利用率最高。
  • 缺点: 无容错能力,任何一块硬盘损坏,所有数据将丢失。
  • 适用: 非关键数据,如临时工作区或对速度要求极高的任务。

RAID 1 (镜像)

  • 优点: 容错能力强,数据安全性最高,读取速度有提升。
  • 缺点: 容量利用率最低 (50%),成本高。
  • 适用: 关键系统文件、操作系统盘,或任何不能承受数据丢失的场景。

RAID 5 (带分布式奇偶校验的条带化)

  • 优点: 空间效率高、容错能力好、综合性能平衡。
  • 缺点: 写入性能受奇偶校验计算影响;当发生故障进行数据重建时,性能会急剧下降,且重建期间再发生故障,数据将丢失。
  • 适用: 大多数通用文件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。

RAID 6 (带双重奇偶校验的条带化)

  • 优点: 最高的容错能力,可承受两块硬盘同时故障。
  • 缺点: 写入性能比 RAID 5 慢,因为需要计算两组奇偶校验。
  • 适用: 存储量大、停机时间成本高、对安全性有最高要求的场景,尤其是在大容量硬盘普及后,重建时间长,双盘故障风险增加的情况下。

RAID 10 (镜像 + 条带化)

  • 优点: 继承了 RAID 1 的高安全性(容错能力强)和 RAID 0 的高读写性能。
  • 缺点: 容量利用率低 (50%),成本较高。
  • 适用: 数据库、高性能交易系统等要求兼具极致性能和高安全性的关键业务应用。

重要提示: RAID 是一种容错技术,旨在防止硬件故障导致的数据丢失,但它不能替代完整的数据备份。RAID 无法防御病毒、人为误操作、火灾或盗窃等原因造成的数据损失。

本文总阅读量 次 本站总访问量 次 本站总访客数
Home Archives Categories Tags Statistics